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232章(1 / 2)

“那你应该可以看到……里面都是对你的爱。”

她很不擅长说这种话,但偏偏此刻,她却相信这是真的,就像成年人重新相信圣诞老人一样。

“我每天都能感受到。”江述月看向她说道。

死亡搁浅 不妨在游戏里当一次山姆。……

随着网络舆论的迅速发酵, 十二年前的案件再度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。曾经被草草结案的绑架案和虐待儿童案,如今在媒体与公众的推波助澜下,被怀疑背后可能隐藏着更加骇人听闻的凶杀事实。

陶栀子站在风口浪尖, 接受采访时坚定地称自己是案件的目击者。然而,伴随讨论逐渐深入, 质疑声也越来越多。

没有物证,没有尸体, 甚至连名叫“小鱼”的孩子在户籍和任何公共记录中都查无此人。

一个在法律体系中根本不存在的受害者, 一个连真实姓名都缺乏的孩子,有几个人会相信她真的存在过?

指望十二年前那个年仅十岁的陶栀子口供?还是指望陈友维在录像中支离破碎、模棱两可的言辞?

证词不足,疑点重重,警方无法重新立案,更遑论指控谋杀。

最终, 十二年前的案件在法律层面仍然维持了“结案”的状态。警方称, 在没有新证据或关键发现的情况下,他们无法突破当年的调查结论。

当这一结果公布时, 舆论迅速分化。有人表示遗憾,认为司法缺乏公平;也有人批评案件炒作过度, 质疑陶栀子在利用舆论博取关注。

新闻评论区一片混乱, 而站在新闻背后的陶栀子,早已如坠冰窟。

江述月说:“十二年前的案件如果缺乏实质性证据, 尤其是没有找到受害者尸体或确凿的物证,重新定罪将面临极高的难度。”

陶栀子蜷缩在公馆的落地窗前, 透过玻璃盯着窗外那片庭院的一角, 恍惚地看向江述月,诚恳发问:

“述月,十二年前的事情, 是不是只能就此翻篇了?哪怕拿到了挂毯上的dna,也无法推动案件的重新立案对吗?”

她很艰难地说出这句话,就好像这些年那些被她天天铭记的画面,就此褪色发白。

从凶杀案到路线,到小鱼的相貌特征,虽然每想起一次都无异于重新经历一次,可那些恐怖的回忆也许藏着真相,她一遍遍在脑海里回想当年的细节,为的就是当真相重新找上她的时候,她可以做出最精准的判断,从而抓住真相。

江述月沉默了片刻,走到她身边蹲下,抬头看着她的脸,轻轻握住她的说,沉着地说道:

“挂毯上的dna的确被提取出来了,但是现在我们还没有足够的线索串联起来,找到小鱼的尸体是案情的关键,如果找到的尸体,上面的痕迹会揭露全部的真相。”

陶栀子抬起眼,眼中一片迷茫:“可他们说,dna没有匹配,数据库里没有相关记录……”

江述月摇头,语气里透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冷静:“数据库没有记录,不代表人不存在。尤其是像小鱼这样的孩子,户籍缺失的情况太常见了。她可能被人刻意抹去了存在的痕迹,也可能从一开始就没有被登记——这恰

恰说明,这件事背后还有更多的问题。”

陶栀子咬着嘴唇,一筹莫展。

这不是一个新鲜的案子,而是陈年旧案,如果当年都没有找到小鱼的痕迹,十二年过去之后,希望将更加渺茫。

……

手术的日子被安排在了两个月后,这期间,陶栀子会对身体进行全面调理,以达到最优的状态迎接手术。

她进行了详细的心脏功能测试,还有其他生化指标分析等一系列检查,甚至安排了心理医生帮助她调理心态。

日常伴随一些低强度的耐力训练,并有营养师制定了术前的健康饮食。

每天她的生活被安排得井井有条,她也从未想过人生有一刻有可能看到曙光。

但是手术永远有风险存在,活下来,也许就能长久,活不下来,也是一样的结果。

网络上的舆论已经白热化,陈友维案件似乎已经板上钉钉,没有新的证据出现,他就只能因经济罪而被审判。

这样的结果对于一个杀人凶手来说,不痛不痒。

陶栀子得知这个消息后,更加彻夜难眠。

尽管她当时亲手将陈友维打得头破血流,但这都无法解心头之恨,陈友维在轮番审讯中没有提出任何有力口供。

据说他是个心理素质过硬的人,而且也熟悉审判程序。

一段审讯室内的视频被发布到网上。

审讯室里,陈友维始终表现得从容不迫。

他脸上缠着绷带,挂着近乎礼貌的微笑,每一句回答都滴水不漏,仿佛审讯的过程不过是一场过于冗长的社交谈话。

“我只是在教堂管理财务,账目上的问题我愿意配合解释。”他面对审讯员如此说道,语调平静得令人毛骨悚然。

“至于那个叫小鱼的女孩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情欲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