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然这提议立马遭到不少官员的强烈反对。
官老爷怎么能让贱民监督干活?这成何体统?
这个提议虽然没成,但是见识到报纸的威力,朝廷还是决定设立属于自己的官报。
民间报纸虽然不限制,但是不得存在恶意解说朝廷政策,煽动百姓对朝廷恶意相关的信息。
“报纸由武英殿发现,再从翰林院抽调一批人组建报馆监督管理局,各省设立分局,各省报馆发行报纸需要分局审核,相关管理条例参考顺天府尹张吉午上奏的折子……”
十一月山西相关的新闻已经不是热门,偶尔还有后续出现在报纸上,但也不是广大民众关注的热点。
十一月京城百姓最关注的是什么?毫无疑问是一年一次的滑冰比赛。
这次比赛从九月就开始准备,九月时候广告招商就开始了,除了赛事,据说主办方还想朝廷申请了夜晚举办冰灯会。
也就是说,一旦朝廷同意,长达半个月的赛事期间京城是不宵禁的。
这无疑对京城各司增加了考验。
事情还上了朝堂经过了一番激烈讨论。
有赞同也有反对。
赞同的是户部,户部可是眼红去年皇帝收了一大笔银子进私库。
今年跟皇帝哭了好些天穷,才将这回赚银子机会划到户部手里。
当然皇帝还是坚持场地使用的费用归私库。
灯会户部自然是支持的,开的时间越长,户部收的税也就越多。
反对的也有,比如五城司,他们什么好处都没拿到,还要晚上多干活肯定不乐意。
最后户部这边同意给五司批了一笔经费才解决。
消息在朝廷赈灾后宣布,各家报馆争先报道,一转眼山西地震相关新闻就被眼前的大型娱乐活动取代。
山西老表受苦归受苦,可京城百姓的日子还是要过的。
捐钱捐物表达对山西老表的同情后,京城百姓开始热烈讨论起今年赛事的奖品。
有人将三年前跟现在做对比,三年前的京城还是一潭死水,哪里有现在热闹。
普通百姓不知道这些变化谁带来的,但消息灵通的人还是知道的。
去年第一次办这种活动,过来游玩的大户女眷很少,今年朝廷允许开设冰灯会后,不少女眷约好一起出来游玩。
这股风气甚至蔓延到了后宫。
不过很快,后宫女人被另一件事给吸引去了注意力。
后宫仅有的孕妇郭络罗氏也卸肚子了。
要说不寻常也不是没有,她肚子里的孩子没有足月,只待了八个月就出生。
早产的孩子在这个宫里很难养活,本来还打算将这个孩子抱给皇贵妃养的皇帝是绝口不提。
男人别看温柔体贴,有时候狠心是真狠心,就像郭络罗氏这个孩子,听说有可能养不活,他是一次都没去看过,也没有给这个孩子排序的意思。
这让宝音更加坚定了不生孩子。
腊月里,皇帝封了笔,宝音过上了每日来乾清宫报到的生活。
白日里跟着他看书,顺便听南师父说天文。
晚上过些没羞没臊的夜生活。
转眼就到了新年,今年新年太皇太后没回宫,说是受了风寒不愿意奔波。
宝音怀疑是去年皇贵妃掉胎惹来的后遗症,这段时间宫里多了好几位小阿哥小公主,她老人家回来宫里肯定得劳师动众。
当然皇宫离小汤山也不算远,皇帝想要给自己祖母拜年这点路根本拦不住。
开年后连续忙碌了好几日,皇帝终于抽出空来,他哪里都没去,就在暖阁内枕着她的膝盖看书。
宝音最近迷上了一本连载小说。
是蓝玉从山西回来经过宣化府给她带回来的。
宣化府不愧是京师在西边的门户,一切向京城这边靠齐。
经过一年多发展,宣化府的报馆也跟着向京城靠齐。
她手里这份小报连载了一本神异小说,大致内容是说唐朝时期宣化本地探案故事,先不说唐初唐僧在场讲道,主人公降服妖怪的故事,过程香艳,结果反转主人公死在花丛中做了风流鬼。
没错这是个要打码的小说,主人公跟女妖怪打斗时的讲解都挺含蓄,宝音看了很乐呵,她能看得下去是这个主人公渣得明明白白。
咬着指甲,她看着看着笑出声。
皇帝抬眼看她,突然想起一桩事来。
“内务府去年跟我说发现了一株早熟的禾苗,要比同期早熟十余日。”
宝音跟他面面相觑。
[啥意思?早熟水稻不是他在丰泽园发现的吗?]
他从她膝盖上下开,侧身撑着头道:“你曾经说的亩产千斤的水稻何时能出现?”
宝音一脸狐疑,“我说过吗?”
皇帝肯定道:“你说过。”
他将她某次醉酒说的话重复了一遍,宝音不确定自己
情欲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