只狗咬了,下意识难免担心猫也会挠伤人。这便是能臣与狎臣之间的区别。
&esp;&esp;朕听说你心思活络,近来又在谋官?
&esp;&esp;“臣……是。”
&esp;&esp;“想谋哪个阙?”
&esp;&esp;都这般说了,薛白也不隐瞒,应道:“臣斗胆,一直在谋昭应尉的阙职。”
&esp;&esp;李隆基一派万事了然于心的架势,问道:“刊报院是你创办的,你最了解,你以为谁可胜任?
&esp;&esp;这种问话的方式,反而让臣子不知这位圣人掌握了多少事实,答话时不得不添几分小心。
&esp;&esp;薛白稍作沉吟,看向了高力士身后的冯神威,道:“臣以为,中官冯将军可以胜任院直,官阶在四品。”
&esp;&esp;冯神威正穿着一身红袍站在那走神,初时还未反应过来,直到李隆基转头看了他一眼,他方才惊讶万分。
&esp;&esp;“圣人,老奴……从未想过此事。”
&esp;&esp;李隆基没有回答,而是重新看向薛白,继续问道:“做实事的人选呢?”
&esp;&esp;“可再设院丞二人,六品;主编官四人,七品;另有修撰、检讨等职。”
&esp;&esp;“你说的这院直、院丞等官职。”李隆基笑容玩味,道:“倒与右相奏书上的内容相“正是右相所拟。”薛白直言不讳,“右相命臣举荐他瞩意的官员,故而臣得知此事,然臣以为右相之意不妥,刊报院用人,当以进士出身、才学横溢之纯臣担任,臣举荐李泌、王维、萧颖士、李华、王昌龄……”
&esp;&esp;“纯臣。”
&esp;&esp;李隆基琢磨着这两个字,问道:“这些人中,你以为谁可任院丞?”
&esp;&esp;“李泌、王维官高,与萧颖士一样家世超然。至于李华、王昌龄,陛下若用此二人,他们必感激涕零。”
&esp;&esp;“你呢?也是纯臣?”
&esp;&esp;“臣是。”
&esp;&esp;李隆基对薛白的态度终于有些好转,道:“作乱妖贼的幕后指使已查清了,昭应县令李锡,你随杨国忠去搜一搜他在长安的宅邸。”
&esp;&esp;他也没说是否赏赐一个官位,直接给一桩差事,倒像是再给薛白一个考验的机会。
&esp;&esp;“臣遵旨。”
&esp;&esp;薛白领了旨意,出了华清宫,到了讲武殿,只见禁卫们正在将尸体往外拉,那些被活捉的妖贼也已经尽数告戮了。
&esp;&esp;杨国忠拿着一方帕子擦着手,从讲武殿中出来,神态轻松。
&esp;&esp;他也不知从何处得到的消息,笑道:“阿白到了,哈哈,你我又可以一起抄家了,这桩差事办完,你升迁之事便要定下了。”
&esp;&esp;薛白一听就明白了,天宝朝堂上能升官的都是什么样的顺臣。
&esp;&esp;第217章 心结
&esp;&esp;从骊山快马回长安只要半日光景。
&esp;&esp;路上,杨国忠讲了李锡的家世,陇西李氏渤海王房后裔为大唐宗亲,李锡的父亲李浦官任鲁郡都督,袭广武伯。
&esp;&esp;李锡之所以造反,乃不满于广武伯之爵由兄弟继承。
&esp;&esp;因此,薛白本以为李锡的家宅该是高门大户,没想到,一路进了长安城南边的昌明坊中一个不大的宅院。
&esp;&esp;“哈?比我初到长安时还寒酸。”
&esp;&esp;杨国忠素来擅于抄家,见此庭院不由一愣,暗道这趟是没有油水了。
&esp;&esp;好在他本就是来“搜查证据”的,旁的不过是顺带。
&esp;&esp;“你们看,勋贵之子故作清廉,一定是居心叵测,进去吧。”
&esp;&esp;薛白抬头看去,只见檐上已结了蜘蛛网,遂问道:“李锡只有这一个宅院?”
&esp;&esp;杨国忠道:“他本宅在鲁郡,平时住在昭应县衙,故而此地必是他用于联络妖贼之所。”
&esp;&esp;薛白看得出来,李锡忙于公务,虽离长安仅半日之遥,却甚少回到京中打点。
&esp;&esp;杨国忠招过两个文吏,小声吩咐道:“去书房,你们做仔细一些。”
&esp;&esp;‘中丞放心,小人们的手艺稳的。”
&esp;&esp;文吏们遂去制造李锡与刘化在此联络的证据。
&esp;&esp;杨国忠十分贴心,还解释了一句。
&esp;&esp;他们遂到
情欲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