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么就越在意什么,李隆基身上的杀气终于消褪了许多,叹息着开了口。
&esp;&esp;“今夜,朕忽然想到了朕的长兄啊。”
&esp;&esp;闻言,李亨悲伤地闭上眼,他知道自己的请求被圣人答应了,他艰难地保住了性命,但马上要丢掉比他性命还重要的太子之位。
&esp;&esp;因李隆基说的“长兄”正是“让皇帝”李宪,太子不愿再当太子,让位于兄弟,这在大唐是有先例的。
&esp;&esp;问题在于,李隆基已经废过一次太子了,且李琮收养的是李瑛的儿子,李隆基真的会这般轻易就把储位交到李琮手里吗?
&esp;&esp;李亨正悲中从来,却很快就反应过来,这还不是最后的决定,当着几个心腹的面感慨一句,只能算是透露心意,不是正式旨意,这是试探,试探他与李琮的反应。
&esp;&esp;“孩儿愿学大伯!”李亨当即行礼。
&esp;&esp;他已经尽力了,剩下的,只能等敌人犯错。
&esp;&esp;“好。”李隆基成全了他的心意,吩咐道:“去把李琮招来。”
&esp;&esp;……
&esp;&esp;因李琮那被抓伤之后的丑陋长相,李隆基与这个长子并不亲近。
&esp;&esp;而很久一段时间里,李琮自知没有希望成为储君,养成了一种与世隔绝的单纯性格。当然,他未必是真的单纯,只是看起来城府没那么深。
&esp;&esp;不像李亨,一看就是每天在琢磨着怎么当皇帝。
&esp;&esp;尤其在今夜,两个儿子一对比,李隆基竟是感到对李琮颇为满意。
&esp;&esp;当他活到年近七旬,已不再苛求储君的长相了,立李琮为太子最大的障碍反而是他那几个养子。
&esp;&esp;可方才李亨所说的话虽然大逆不道,却有几分道理。三庶人案天子冤之,这不假,否则武惠妃也不会死了。
&esp;&esp;倘若……倘若他有朝一日贺崩了,新君确实很可能会平反三庶人案。既然如此,倒不如就让李瑛的儿子来,反而对他的身后名有好处。
&esp;&esp;这决定并不容易做,换太子毕竟是大事,还得要观察。
&esp;&esp;“孩儿请父皇安康。”
&esp;&esp;李琮入殿就看到跪在那的李亨了,心知薛白所言不错,今夜储位果然要有变动。他走到了李亨身旁,努力摁耐住心中的激动,以平静的语气问安。
&esp;&esp;他自以为掩饰得很好,然而,他太缺乏权术斗争的经历,只目光间的微微闪烁,已出卖了他的心情。
&esp;&esp;李隆基微微眯着眼,观察着,意识到李琮已经提早知道了他今夜想废立太子。可这决定,连他都是不久前才下的,李琮又是如何知道的?
&esp;&esp;除非,正是李琮算计了李亨。
情欲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