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p;&esp;“三十九郎,如今朝廷更注重科举,已确定今年会有恩科,你文章做得好,不去试试?”
&esp;&esp;崔洞道:“不必了。”
&esp;&esp;杜五郎还想从崔家子弟的角度听听他们对春苗贷的看法,虽被崔洞拉着,但还是回过头去。
&esp;&esp;此时,一直在旁伺候的一个书僮忽然开口问了一句。
&esp;&esp;“十七郎,听闻今年多了一道乡试,不论身份都可去考,连奴婢亦然,真的吗?”
&esp;&esp;那崔十七郎淡淡瞥了这书僮一眼,一言未发,眼神显然是在提醒他,这里没有他说话的份。
&esp;&esp;那书僮骇然,忙道:“小人知罪。”
&esp;&esp;但崔十七郎还是一言未发,似乎并没消气,眼看着就要处罚他了。
&esp;&esp;“砚方,随我来。”崔洞道。
&esp;&esp;一句话,那名叫砚方的书僮如释重负,连忙快步跟上崔洞、杜五郎。
&esp;&esp;杜五郎听了那名字,不由想起自己以前有个书僮名叫端砚,于是,仔细地打量了这砚方一眼,发现他们名字里虽有一个字相同,但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人。
&esp;&esp;端砚又懒又馋,糊里糊涂的,有义气又忠心;砚方则是一副紧绷着的表情,举止很有规矩。
&esp;&esp;“你何必问十七郎那些?”崔洞耐心解释道,“官榜上说的‘不拘户籍’,确是什么户籍都可去考,可你是不入籍之人,何况你才读几卷书,能考上吗?”
&esp;&esp;“小人……想试试。”
&esp;&esp;“我知你心气高。”崔洞笑了笑,道:“这样吧,我回头问问八叔,为你寻个好差事。”
&esp;&esp;砚方原本以满怀期待的眼神看着崔洞,闻言,又失望下来。
&esp;&esp;他知道,这所谓的差事,还是给崔家做事。
&esp;&esp;杜五郎听了,却决定回去后问一问薛白,这“不拘户籍”到底是什么意思。
&esp;&esp;第601章 书僮
&esp;&esp;两只白鹤从洛水边飞起,在天空翱翔了两圈,落在了明堂的上方,扑棱着翅膀,高傲地看向栏杆那边的薛白。
&esp;&esp;马上有宦官们殷勤地拿出虾米、小鱼干来,递在薛白面前。
&esp;&esp;见状,两只白鹤便摇摇晃晃地走上前,用圆圆的眼睛看着他,等了一会,见他还在发呆,不耐烦地张了张翅膀。
&esp;&esp;“陛下,玉翎与清鸣回来了。”
&esp;&esp;“哦。”
&esp;&esp;薛白这才回过神来,接过罐子,不紧不慢地喂养着这两只鹤。
&esp;&esp;它们是田承嗣进献来的,极有灵性。
&esp;&esp;对于进献一事,薛白素来不喜欢,此前还放生了宫苑中的许多奇珍异兽,若依他的本意就要斥责田承嗣,可当时仆固怀恩正在闹事,从打一个拉一个的策略考虑,薛白只对范阳的使者道了句“朕知道了”。
&esp;&esp;他连“下次不许”也没说,不代表着这次就允许了,让田承嗣猜不透他的心意,并且感到费劲搜罗的贡品送得有些不值当。
&esp;&esp;费心把虾米与小鱼干一点点喂了,两只鹤看也不看薛白一眼,展开翅膀又飞上天空,傲慢得很。
&esp;&esp;人间的帝王再了不起,它们反正不懂、不在乎。
&esp;&esp;杜五郎来觐见的时候,看到的就是这“鹤绕明堂”的场面,不由感慨道:“真谪仙也。”
&esp;&esp;“也就是装装。”薛白扶栏而立,俯瞰着洛水,自觉能体会到武则天在此登基的心境。
&esp;&esp;把百官带离了长安,他感到自己对朝堂的掌控强了一点。
&esp;&esp;“陛下,我想问问乡试的事。”杜五郎道:“朝廷说不拘户籍,那奴籍也能考吗?”
&esp;&esp;“有奴籍想考吗?”
&esp;&esp;杜五郎看薛白那有些讶异的表情,便知崔洞说的没错,官榜上所谓的“不拘户籍”是为了打破地域之间的相互排斥,就不可能是为了让奴隶也参加科举。
&esp;&esp;他遂挠着头道:“虽然有,但是我误会了。也是,若让奴婢也与世家子弟同堂科举,可不得闹翻了。”
&esp;&esp;这句话若是旁人提出的,很可能就是在拐弯抹角地进言了,薛白深深看了杜五郎一眼,却知他是无心之言。
&esp;&esp;偏就是这一句无心之言让薛白上了心。
情欲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