&esp;&esp;“汗阿玛,您这边请,先到花厅吃些茶果吧。”胤禛道。
&esp;&esp;康熙点头,问胤禛,“这园子的布局风格是你自己设计的?”
&esp;&esp;胤禛恭敬答道:“回汗阿玛,是儿臣和福晋、侧福晋共同商议的。”这么说一是不愿揽功,二也是体现他们夫妻和睦。
&esp;&esp;康熙闻言,目光便移向跟在后面的三个女人身上,四福晋和李氏他见过多次,听说都只是略识得几个字。这二人都不像是有这个审美水平的,大概只有年氏能在这方面和老四有共同语言。
&esp;&esp;康熙不由想起了自己的那些后妃们,跟自己审美一致的也就只有表妹孝懿皇后了。
&esp;&esp;思及此,康熙猛然明白过来,老四是表妹抚养长大的,有这样的审美,估计是受表妹影响。
&esp;&esp;一转眼表妹已经离开那么多年了,当年因养母去世终日郁郁、性格古怪的小少年,如今也已长成这般喜怒不形于色的稳重模样。
&esp;&esp;康熙心中感慨,一边和胤禛评着沿路的景致,一边往花厅去。
&esp;&esp;刚才府里三个阿哥已经给康熙请过安,天气太热,康熙便没让他们随大人一起逛园子。
&esp;&esp;此时,三兄弟正在花厅等候。
&esp;&esp;弘历和弘昼凑在一起嘀嘀咕咕,弘昼道:“皇玛法脸上的皱纹越来越多了。”
&esp;&esp;弘历闻言赶紧在他手臂上拍了下,“这话可不能说。”他第无数次叮嘱弟弟,“一会儿若是皇玛法问你话,你一定要想好了再答。”
&esp;&esp;弘昼点头,“四哥放心,我都记住了,钮祜禄额娘给咱们准备的答案我都背会了。”
&esp;&esp;“如果遇到咱们没准备的问题,你不知道怎么答,就老实说不知道。”弘历道。
&esp;&esp;“好。”弘昼很乖,额娘说了,听钮祜禄额娘和四哥的话准没错。
&esp;&esp;俩小孩嘀咕完,看向坐在另一边的三哥。弘时百无聊赖地刮着茶叶沫。
&esp;&esp;弘昼跑过去,“三哥,你今天打扮得真漂亮。”
&esp;&esp;弘时:“……漂亮?”
&esp;&esp;弘历忙去帮五弟解释,“是好看,不是漂亮。”
&esp;&esp;“好看和漂亮有什么区别吗?”弘昼疑惑地歪歪脑袋,“云安妹妹长得漂亮不就是说她好看的意思吗?”
&esp;&esp;“这两个词形容男孩子的时候不能通用啦。”弘历也是一知半解。
&esp;&esp;弘昼点点头,“懂了懂了。”
&esp;&esp;弘时也懒得跟俩小屁孩计较,倒是想起姐姐也说过,年额娘生的小格格长得好看。
&esp;&esp;现在家里人好像就自己没见过这个妹妹了,说不定今儿有机会瞧见。
&esp;&esp;大人们逛完园子回来,三个小阿哥又上前行礼问安。康熙这才注意打量三个孙子。
&esp;&esp;众多皇孙之中,康熙最疼爱的是胤礽的次子弘晳,从前老四家的弘晖也是个老实孩子。再小的他都没什么深刻印象。
&esp;&esp;弘时听说是个顽劣的,之前在尚书房撺掇其他宗室子弟打架,被老四领回家了。
&esp;&esp;如今瞧着这孩子身形挺拔,白皙俊秀,倒还不错。康熙先问弘时,“正读什么书?”
&esp;&esp;“回皇玛法,孙儿正读《中庸》。”弘时道。
&esp;&esp;十二岁了才读《中庸》,进度比尚书房那几个小阿哥慢了。
&esp;&esp;康熙又问了几个《中庸》里的问题,弘时倒是都答上来了。
&esp;&esp;这段时间胤禛日日考校弘时的功课,以防万一还抓了下他的骑射功夫,总算是过关了。
&esp;&esp;还没来得及松口气,就听康熙道:“拿一幅你平日写的字让朕看看。”
&esp;&esp;胤禛:“……”背书是能临时抱佛脚的,但写字这事儿却是真功夫,弘时那字……
&esp;&esp;皇上都这么说了,弘时只好亲自跑去书房找自己练过的字。
&esp;&esp;康熙又看向弘历和弘昼,“你俩最近都在读什么书呀?”
&esp;&esp;兄弟俩异口同声,“回皇玛法,我们在学《千字文》和一些诗词。”
&esp;&esp;康熙让两个小孩各背了一段《千字文》,又让他俩背诗,二人没有全背御制诗,弘历背了一首杜甫的《春夜喜雨》和康熙的《春
情欲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