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91章(1 / 2)

&esp;&esp;姜舒月第一批拿出来做实验的,是后世种植最多的普通黄玉米,也叫硬粒玉米。

&esp;&esp;特征是籽粒饱满,高产,耐寒抗旱,种植得当还抗倒伏。

&esp;&esp;不等姜舒月回答,左宝树用手掂了掂:“这么沉手的苞谷粒,我从来没见过。”

&esp;&esp;这批种子是空间里最初代的培育种子,抗病抗倒伏能力表现很一般。

&esp;&esp;饶是如此,还是一拿出来就引起了关注。

&esp;&esp;没办法,相差三百多年,育种技术突飞猛进。

&esp;&esp;姜舒月回神,朝他笑笑:“我管这个叫玉米,你见过的苞谷种子长什么样?”

&esp;&esp;“姑娘这个种子看着还挺像玉的,我见过的种子比这个小,又干又瘪,把籽粒脱下来特别困难,用手搓能把手搓坏。”左宝树是庄稼人,看见好种子爱不释手,托在掌中仔仔细细地看。

&esp;&esp;姜舒月判断,他口中的苞谷种子,可能还是最原始状态的种子:“我看田庄里没人种这个。”

&esp;&esp;左宝树点头:“苞谷耐旱,但产量低,脱粒难,还不好吃,没人愿意种。”

&esp;&esp;玉米确实不如白面和稻米好吃,原始玉米脱粒难也正常,可产量低从何说起啊。

&esp;&esp;很快姜舒月就明白了原始玉米产量低的原因。

&esp;&esp;姜舒月把盛种子的布袋交给左宝树,让他按照自己的方式给玉米撒种。

&esp;&esp;只见他熟练地开沟,然后像撒麦种一样密集地将玉米种子撒到地里,用脚覆土。

&esp;&esp;姜舒月:“……”

&esp;&esp;姜舒月叫停,蹲下用手抓起一把土,轻轻碾碎,又抬头看看天,问左宝树:“春天到现在只下了一场雨,打湿地皮就停了,你觉得三天内还能下雨吗?”

&esp;&esp;左宝树也抬头看天,半晌摇头:“今年怕是要闹旱嘞。”

&esp;&esp;姜舒月又碾碎了一把土,提醒他:“地干成这样,撒种之前是不是要浇点水?”

&esp;&esp;“苞谷不怕旱。”左宝树蹲在他刚开好的浅沟旁,看向对面的姜舒月,表情认真,“这个种子好,很容易出苗。”

&esp;&esp;姜舒月也看他:“种子再好,也要吸饱水才能出苗,对不对?地太干,出苗是可以出苗,但出苗不齐会影响抽穗,影响最后的产量。”

&esp;&esp;左宝树不认同地梗着脖子低下头。

&esp;&esp;他虽然不是村里最上等的庄稼把式,也知道如何种苞谷。姑娘出身高门,十指不沾阳春水,懂什么种地。

&esp;&esp;见他这个态度,姜舒月放弃解释,学着冯巧儿玩起了逻辑自洽:“我虽然没种过地,但我阿玛与工部管农事的官员交好,我听他讲过如何种苞谷才能高产。”

&esp;&esp;又画大饼:“你按我说的做,肯定能种出像种子一样饱满的苞谷。”

&esp;&esp;事实证明,逻辑自洽加画大饼战术很奏效,左宝树看看布袋里的种子,又看姜舒月:“那行,我试试。”

&esp;&esp;他爱惜地将刚刚播种下去的半沟种子回收,重新开沟,浇水,等一会儿又准备播种。

&esp;&esp;姜舒月叫住他:“苞谷种子不能像小麦种子那样密集地撒。”

&esp;&esp;说完过走去,亲自示范怎样挖坑,怎样保持株距,怎样覆土。

&esp;&esp;边示范边教学:“沟距这样就可以,种坑一寸多一点,株距六寸。种坑不能浅,浅了不好扎根,也不能深,深了不好出苗。株距最重要,像小麦那样撒种,到了秋天只能看见秧苗,收不了多少粮食。”

&esp;&esp;姑娘才说自己没种过地,就亲自下地示范,还说得头头是道。

&esp;&esp;左宝树一边听,一边看。只见姑娘用手一挖就是一个不深不浅的坑,他走过去看,用手指量,一寸多一点。

&esp;&esp;姑娘做示范一共挖了十个种坑。左宝树全都用手指量过,十个种坑都是一寸多一点,从形状到深度,好像用模具压出来的。

&esp;&esp;半点不差。

&esp;&esp;很快他又发现,不光是种坑,就连十个种坑之间的距离,也是一模一样。

&esp;&esp;比用木匠的墨线量还准。

&esp;&esp;他倒吸一口凉气,忽然想起他爹瞪着姑娘用水种出来的叶菜时,说过的话:“有人天生会种菜,不服不行。”

&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情欲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