&esp;&esp;老农看见菩萨像落到家中,竟然发生了奇妙的变化,泥头融化、融化,竟然变得与他平时使唤最多的黄牛一样。
&esp;&esp;书生悄悄地在人群走光后带了菩萨像回家,看见神龛中,“灵芝圣母”的头颅,变得与他母亲最宠爱的狸奴一般无二……
&esp;&esp;老农对着牛头的菩萨,带着厚重口音,唠嗑起了耕作的常识。
&esp;&esp;他家的窗外,老黄牛懵懵懂懂地趴着,忽然转过头,直直地看向这边。
&esp;&esp;书生打量着猫首的神灵,随便拿了本《论语》,放在了神龛前。
&esp;&esp;墙角,正在打瞌睡的狸猫伸个懒腰,突然歪着头,看向书房。
&esp;&esp;几乎没两日,整个县城快疯了。
&esp;&esp;人们奔走相告:“有用,真的有用!”
&esp;&esp;从每座神像上,流淌下了甘霖。
&esp;&esp;老农看着摔瘸了的儿子站起来,一把搂住。
&esp;&esp;书生看着濒死的老母亲,白发转黑,泣涕满面。
&esp;&esp;还有肚子饿的人,试着喝下甘霖,只不过几滴,竟然一整天都不觉得饿。
&esp;&esp;更有许多本来健康的人,只是想着试试,却大为惊喜。
&esp;&esp;他家养了好几头牛,好些羊,他随便拿孩子写的大字,供给那个头颅变得似羊似牛的神灵,
&esp;&esp;谁料,不但神像底座泊泊涌出甘霖,那些每日都要耗费他大量饲料、精力、钱财伺候的牛羊,竟然不吃不喝,肚子却饱足了,精神百倍,连小羔羊都一夜之间长大了一些。
&esp;&esp;这个人去灵芝庵问,于是,灰衣的比丘尼们,回答道:“施主,你们既然以如此珍贵之物,善待了非人众生。便已经是最足的报酬。菩萨最讲公平,那非人众生既收了这样的报酬,为你们劳作,便也不应再吃你家的粒粟。”
&esp;&esp;“至于甘霖的果腹之效……”比丘尼在神像下,低眉一笑:“……之精华,尽在其中,又为何不能果腹呢?”
&esp;&esp;这消息一传出,原本只是观望的很多人,都大喜过望。
&esp;&esp;只需要耗费点嘴皮子,或者写几个字,花点字纸,第一可以换来甘霖。这甘霖,能还童延寿,医治百病,残疾再生,甚至还能不用吃饭就饱了肚子。
&esp;&esp;第二,自从供奉了菩萨,自家的畜生都不需要吃饲料,就能快速长大、干活,能省掉多少钱?
&esp;&esp;这是没有代价的多重好处啊,何乐不为?
&esp;&esp;这唤作“灵芝圣母”的菩萨,慈悲,太慈悲了。供奉,必须供奉!
&esp;&esp;一时间,寿阳县,从县太爷到平民百姓,富贵贫贱,家家都请了“灵芝圣母像”,供奉在家中。
&esp;&esp;直到,有一天……
&esp;&esp;老农嘀咕着起床,脖子上不知何时长出,并松弛的巨大袋子晃了晃,他挠了挠头顶越来越痒、越来越硬的两处。
&esp;&esp;脑袋里混沌懵懂一片。
&esp;&esp;今天、今天也要给神灵供奉。
&esp;&esp;可、可是,讲什么呢……耕作……耕作,每一个细节,全,全讲完了……
&esp;&esp;祖宗的故事,好像也、也讲完了。
&esp;&esp;别的,能讲的,都讲、讲了……
&esp;&esp;老农觉得头脑里空空的,绞尽脑汁,也想不出今天供奉的内容。甚至都想不起昨天讲的内容……
&esp;&esp;他走出房门,觉得头顶越来越痒。
&esp;&esp;肚子也咕咕直叫。
&esp;&esp;甘霖……甘霖呢……不,不想喝它。老农嘴里发干,望着门前的一片青草地,忽然直了眼。
&esp;&esp;草……真嫩啊……一定很好咀嚼……
&esp;&esp;他分泌出口水,朝着草地奔了过去。
&esp;&esp;啊,他的孩子们,怎么都已经、已经撅着屁股,四脚着地在吃了。
&esp;&esp;给他,也留点啊……
&esp;&esp;老农低下头,幸福地,大口大口地咀嚼起青草。
&esp;&esp;牛栏里,老黄牛人立而起,前蹄挠了挠头,蹄子渐渐分成五瓣,变得灵活起来。推开栏门,它自言自语:“咩,我昨晚怎么睡在牛栏里?起这么晚,打柴都迟了。”
&esp;&esp;
情欲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