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含寺,太学府,以及万道学宫。
前者不容多说,乃是太古大教,道释儒之魁首,向来就有庇护帝朝遗脉的传统,比如当初的合和山,便是阴阳大帝传承,主力在动乱之中遭灭,仅一支遗脉逃到太玄教,最后在太玄教支持下东山再起。
后者也不用多言,虽非太玄教那样的太古大教,也没有庇护帝朝遗脉的传统,但这些年道域的发展扩张与万道学宫的所作所为,尽在天下人眼中。
他们这些帝朝遗脉虽怀有重宝,但那对万道学宫而言,不过蝇头小利,根本没有可能让他们自毁长城,坏去这么多年经营的名声与深入人心的学宫法度。
甚至与三大教门相比,万道学宫的安全性还要更胜一筹,毕竟三大教门传承久远,盘根错节,内部也有不少利益纠缠导致的卑污龌龊。
庇护帝朝遗族虽是他们的传统,但实行起来也有不少曲折,最起码一些利益交换在所难免,有时甚至会出现李代桃僵之事,一些帝朝遗族说是受其资助,东山再起,实际却是他们扶持蓄养的走狗。
万道学宫就不同了,有那万道尊主在上镇压,又有法度建制深入人心,或许不会助他们东山再起,但也不会对他们图谋太多,更没有利益交换,乃至逼迫联姻,转移帝朝血脉,最后李代桃僵的想法。
若非如此,天誉皇也不会预先布置,将他们这支遗脉安往道域,要知道他们天誉古朝与万道学宫的关系并不好,当初更是在合和山大打出手,积累下了一番仇怨。
双方有此间隙,天誉皇还将道域定做族脉存身之地,可见万道学宫这些年的经营,其法其名在人心之中深入到了何种地步。
情欲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