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意还不错。
卫家涌村子的分布很规整,一条贯穿整村的主干道把耕地和居住地一分为二。
主干道在解放前是个堤坝,本来就不窄。当年为了建村尾连通向宁镇的大桥,为了大车进出方便,又扩宽过不少。
村里为了维护耕地的生意,在耕地的另一边,围绕着村的边沿,建了条环村一周的新路。
所以拆迁并不影响耕地的生意。
眼看宋盈君在海边的民宿生意越来越红火,很多人也都坐不住了。
他们手头上有了拆迁款,有了本钱和底气,就都跟村委申请,也在那边建了民宿和各种烧烤营地。
村委本来就乐意大家都活动起来,所以审批特别快。
村干部还害怕宋盈君不高兴,还开了会想着怎么给宋盈君做思想工作,还推了个新人去跟宋盈君说,怕挨骂。
结果宋盈君特别高兴:“这个好啊,到时这儿形成一个品类集聚,我的生意更不用愁了。”
新人不明白:“品类集聚?”
宋盈君笑着解释——
“这么说吧,如果这个地方只有我一间民宿,除了团体订单,普通游客可能会考虑来不来我这儿住。”
“但如果这里一条街全是民宿,那游客只会想‘我订那儿的哪间民宿’,他们就会默认来咱
们这儿旅游就一定住这边。”
“同理,也可以用在其他吃的,喝的,玩的品类上,到时这里就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商圈,人流自然就来这里,我连广告费都省不少。对于你们来说,也能集中管理,更省力。”
新人感觉自己被上了特别深刻的一课,回到办公室就埋头写报告递上去。
干部们一看,又是一番感叹。
卫疆真是好福气,上辈子得做了多少好事才能娶到宋盈君这种媳妇。
这格局!就是做大事的人!
内力外力一起使,海边那一带很快就形成了一个以民宿群为主的小小商业圈。
海边的地湿,盐分高,加上卫家涌气候问题,本来就不怎么能种东西,用来办民宿最合适不过。
拆迁的范围也没到海边,游客呢,除了环村路进村,还可以从镇上经村里的新桥从村尾进村,一进村就有旅游车免费送他们到海边。
整体的旅游生意那是一点儿影响也没有。
这些都是宋盈君跟村里的干部一次又一次开会给商量出来的。
当然实施的过程中有阻力,但宋盈君自己带头干,她个人生意做得大,大家都相信她,见她干了,大家都愿意跟着。
没过几年,卫家涌就并村成功了,成了卫家镇。
又过五年,卫家镇的回迁房全面建好,村民们都搬回了回迁房里。
这一下,向宁镇就空了一大半。
又过了两年,向宁镇上的大部分厂房因为一直丢空,也没人愿意再去接手,镇上的基本设施也跟不上了,一问就是没钱了。
宋盈君和卫疆在相关人员牵线的情况下,捐了钱建好了镇上主要的几条大路,但是经济还是没有起色。
因为向宁镇之前算是重工业小镇,镇上百分之八十都是厂,剩下百分之十几就是员工宿舍,还有百分之几的人壮着胆子自己干个体。
别的就没有了。
所以工业没了之后,商业发展不起来,旅游业就更别提了。
但听说镇上有心搞,上面就拨款。
可这几年下来,还是一点儿起色也没有。
最后上面查出了,镇上的不少内部人贪了不少钱,把上面拨来的款都吞了,才导致这样的局面,上面一怒,就把相关人员给双规了,向宁镇也并给卫家镇管。
卫家镇顺势升成了卫家县,原向宁镇成了卫家县北区,原来的卫家涌本村,成了老区,也叫卫家县南区。
卫家县接手“北区”之后,还是多次请了宋盈君做顾问,一次次地讨论,想办法“活化北区”。
宋盈君再怎么在外生活多年,她也是在向宁镇长大的,对这个地方熟悉得很。
上辈子年轻的她不懂向宁镇的优点,但上辈子老年的她,曾经是遗憾过的,向宁镇其实可以参考乌镇的发展模式。
这辈子她既然知道了这个事儿,自己也有能力参与进了家乡的发展,那她就不可能袖手旁观,马上跟自己的团队一起讨论策划方案。
上辈子她因为餐厅和酒店的发展,也去乌镇考察过,她才知道乌镇的基建是下了大功夫的。
乌镇虽然是看着是个青砖瓦顶的古风小镇,但是景区甚至以景区为中心的一定辐射范围,那都是纯科技支撑。
宋盈君觉得有些事不能光凭她嘴上叭叭,所以方案一出,她也不着急实施,而是先让干部们跟她一起去乌镇旅游一趟。
旅游时间不长,主要重点景区其实也就东西栅。
里面也就是走走,感受一下古朴的房屋,环境,民风。
一行人走走停停吃
情欲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