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港岛回来,沈三通本来是想直接找姜文谈谈。
于冬见他回来,约他一块看姜文新片,沈三通就没着急。
沈三通记得姜文这部戏扑的很惨。
猜测于冬不好意思,让他来做个恶人,劝姜文少发行点拷贝。
见到姜文,沈三通客套道:“我对姜文老哥的大作,万分期待。”
姜文笑着道:“互相探讨。”
私下里,姜文性格沉默。
没《让子弹飞》里那么霸气、牛逼。
说话有时磕磕绊绊,还喜欢眨巴眼。
于冬介绍道:“沈导你来看看,这部戏非常牛。”
“我打算投入600多个拷贝,要在数量上超过上映的好莱坞大片。”
于冬对姜文的个人品牌信心十足。
六百多个拷贝,显示了于冬对姜文的信心。
除了火车头电影公司的戏能超过,其他如冯小刚、张艺谋的戏也就是这个拷贝数。
于冬越说越激动:“95年,姜文的第一部导演作品《阳光灿烂的日子》上映时观影人次超过一千万。”
“也培养了喜欢姜文电影的观众群,按照现在的票价,有一千万来看《太阳》,票房能破四亿。”
“四分之一的人来看,也能轻松破亿!”
“这是姜文禁导五年后的复出作品,观众万众期待。”
姜文腼腆一笑,认可于冬的客观评价。
他是一个骄傲的人。
面对沈三通这个新晋窜起的电影新秀,有着商业之王称号的导演,他也有自己的骄傲。
两人平时关系还可以,但是作为一名导演,他觉得沈三通的电影有点浅。
沈三通:“……”
满头问号。
他陷入自我怀疑。
姜文的这部戏,是《太阳照常升起》呀!
难不成因为他反击公关黑的说唱,找姜文录了几句《让子弹飞》的台词,导致《让子弹飞》披着《太阳》的皮,提前出来了?
于冬的自信搞得沈三通很蒙。
他记得《太阳》扑街了,扑的很惨才对。
媒体都说看不懂,观众也说看不懂。
沈三通捂嘴:“先看电影。”
电影开头。
俄语歌曲,铁轨,红花。
沈三通松了一口气,没问题,就是《太阳》。
一共四个部分,疯,恋,枪,梦。
重新把太阳看了一遍,沈三通的第一感觉,乱,看不懂。
想要看懂,要结合前三十年的历史。
正如他后来在一段采访所说的,前三十年的历史,对于国人来说,比千年前的历史还要遥远。
他想要把这段历史展现出来,想要让观众知道当年发生了什么。
太阳,让子弹飞,一步之遥,邪不压正一系列,都有着这方面的表现。
对于买票进场的观众来说,也就是让子弹飞好点。
其他的都太糟糕。
玩玩键政,玩玩解读,免费看看,还行。
真花一张电影票钱,去看这玩意,观众是要骂娘的。
依旧是那句话,谁思考这类问题在电影院啊。
电影放映到了尾声。
姜文老婆周韵扮演的疯妈,站在火车上,抱着孩子对太阳喊:“阿廖沙,别害怕,火车在上面停下来的,他一笑,天就亮了。”
于冬已经看了几遍,其实也没看懂。
但姜文的电影,牛逼就完了。
于冬兴奋问沈三通:“怎么样?”
姜文抬了抬下巴看向沈三通,想知道他看没看懂。
沈三通道:“问电影还是票房?”
于冬:“票房。”
姜文:“电影。”
沈三通笑了笑:“先说票房吧。”
“票房取决于两点,第一个宣发,第二个获奖。”
“得到威尼斯电影节大奖,应该能得多个五六百万的票房。”
“不过我觉得获奖很难,几乎不可能。”
姜文不高兴吐出两个字:“胡扯!”
国际电影节和艺术无关
姜文才想起沈三通只是很年轻的导演,连三大都没去过。
姜文一副你小子什么都不懂的表情:“你知道今年威尼斯电影节的评委主席是谁吗?”
沈三通道:“张艺谋。”
今年五月份,张艺谋受邀成为威尼斯电影节评委主席的消息就出来了。
姜文:“……你知道是张艺谋,还说我很难获奖?《红高粱》算起,我们小二十年的交情!小子!”
沈三通只能感慨,姜文根本毫无所觉:“你觉得张艺谋喜欢你吗,你觉得威尼斯你的最大对手是谁?”
于冬却无心获奖问题。
脸色阴沉不定。
作为发行商,他只要票房
情欲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