沈三通:“是的,民族的才是世界的。”
“我对此的理解是,本民族美丽的,才是世界的。”
“我们自己感觉到美的,好的,美好的,才能打动别人。”
“说白了,就是好玩。不用刻意去做什么,反而要刻意的不去做什么。”
董倩:“不做什么?”
沈三通:“我们生在这片土地,和我们的文化息息相关。”
“只要原汁原味的呈现,就能代表大多数人兴趣,审美。”
“反而要刻意避免去做西方文化的拙劣模仿者。”
“具体来说,我刚刚说的城市化进程中的那些问题,首先,是发展的问题。”
“进城打工比在庄稼地里干活赚得多,能获得更好的物质。”
“在这个过程中,很多人进城,也能享受到城市的基础建设和教育、医疗。”
“成就是第一位,问题是第二位。”
“尊重现实,观众才有带入,才能获得观众的认可。”
“把发展的成果展现出来,就有力量。”
“不用刻意做,正常反应我们发展成就,比如航天,比如月初的南极站建立,都是很好的素材。”
“去年我拍了一部戏,进入到一个几十年前建造的工程,816工程遗址。五十年前建造的。”
“那个时候,我们机械设备很少,却挖出了一个超乎想象的工程。”
“我们热爱的,心潮澎湃的,美好的就是价值所在。”
董倩感觉到了冲击,沈三通观点和她所认知的电影圈,甚至文艺圈,颇有些格格不入。
董倩:“很多人批判你,你有没有想解释的?”
沈三通:“没有。”
董倩:“为什么?”
沈三通:“诬陷我的人,比我更知道我有多冤。”
“我做好自己的事,不断成功,让他们难受去吧!
董倩:“批判你的人当中,有很多你母校的老师,你也不在乎吗?”
沈三通:“那只是小部分,一些媒体平台放大了这部分声音。很多老师支持我。”
“反对我的人,这些人有很多相似特征。”
“第一只能嘴,不动手。第二只批评,不建设。第三只解构,不建构。第四索取,不创造价值。第五玩文字游戏,不遵从逻辑。”
董倩提醒:“很多老师的作用是培养学生,他们也在产出价值,只是并不立刻见到。”
沈三通表示自己知道,仍然继续道:“这些人还有相同的特点,往往强调电影的文艺属性。”
“我不赞成商业和文艺的电影类型划分,也是这个道理,二元对立。”
“强调特殊性,而且最好是没办法量化的。”
“就和很多年前,强调自己是秀才,是读书人,所以不该交税,应该优免。”
“这部分老师在拖后腿,教育出来的学生也强调艺术,产出的电影没有反应实际生活。”
“我听很多老师亲眼见过,有灵性的学生,被一些强调文艺、艺术属性的老师,把灵性磨没了。”
“变成了反对机器,变成了固定模具。”
“对于任何对立、分量、撕裂、割裂、负面的,很兴奋,喜欢沉浸在自我小的天地,寻找脱离实际的人性。”
“天然避开团结、稳定、温暖的、正面的元素。”
董倩更希望沈三通谈一谈文化出海,而不是给出和当下主流不符的论调。
“从电影导演角度,你对于我们建设文化大国有什么想法?”
沈三通:“这不是问题。”
董倩:“具体来说呢?”
沈三通:“文化只是软实力,对照历史来看,我们处于大一统的上升期。”
“作为电影人,我觉得还是反应现实。”
“如果电影人不反应,观众或者说大众,就会寻找反应的,我们就会被抛弃。”
沈三通对于电影行业的危机感,是在十几年之后。
从国家层面看,电影圈只是跳梁小丑。
这些导演、媒体上蹦下跳,殊不知丑态毕露,脏东西拿到了阳光下晒了个通透。
爱拍黑暗,爱拍人性,喜欢抹黑,喜欢内涵,喜欢吃外面的屎,那就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。
说到底,大逻辑是历史上升期。
文化掉队是不可能的,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普及不是开玩笑,有需求自然会有供给。
电影不行,短视频、长视频、小说会填补。
等到有一天观众清醒,拍《满江红》《南京!南京!》,还有莫言之流的脏东西会被钉在耻辱柱上。
中国是有历史的,就好像秦桧一样,跪在了历史长河之中。
历史,对于近代史以来的文化圈,改开之后的文化圈,评价会非常低,太软骨头了。
这些沈三通没必要说,说了也没用。
情欲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