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管吧?
所以从这一点就能看出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,对于组织学,已经研究透彻了。
金吾卫有执法权,而没有“部署权”。
京兆府衙门有“部署权”,而没有执法队,或者只有那种色役征发的小吏,作为治安执法的“临时工”。
两者之间,各有部署,又互相牵制,无法一家独大。
简单点说,京兆府有权力(虽然这个权力基本上用不出来),调拨京畿地区的府兵、募兵、南衙十六卫包括金吾卫在内的兵马,部署在长安城的某处,执行治安任务。
比如说,发现了某个坊内有人谋反!那么调集这些军队,是京兆府尹的权力。同样,这个权力,是有限定条件,是需要审批,是有边界的。
但京兆府本身的快速反应能力很弱,本身并不掌握成建制的军队或者准军事部队,这便是史料中未记载的原因之一。也是京兆府尹当得很憋屈,十年换了十五个,中枢机构很多机构都能随时踩一脚,甚至很多权贵都不放在眼里的原因。
它有理论上的强大职权,却没有现实中畅通的执行渠道。
现在郑叔清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。
此时此刻,京兆府衙门的大门外,已经站满了“普通百姓”,全都是京兆府多年积压下来那些陈年旧案的苦主们。
当然了,他们也不是自愿来的,而是有狗托给他们钱,说来闹一闹就能拿钱。
闹多少天拿多少天,日结!
“狗官滚出来!”
“尸位素餐的狗官郑叔清滚出来!”
门外一阵阵愤怒的呐喊声传来,吓得门后面的郑叔清一阵哆嗦。
“不要开门,一开门就中计了!”
郑叔清对着拿着棍子准备打开门,以驱赶人群的皂吏们大喊道。
此刻本应该在周边巡视的金吾卫们,就像是全都刚刚死了爹妈,不得不回去祭拜一样,鬼影子都看不到了。
金吾卫人数那么少,长安城内的事务这么多,一时半会没人在京兆府衙门附近,也是很正常的吧?
出现眼前这一幕一点都不奇怪,事实上,接下来的剧本要怎么走,郑叔清心里一清二楚。混在人群里的狗托,也就是张守珪那边找到的亡命之徒,已经打算借着混乱,袭杀朝廷命官,然后制造一起“官民冲突”。
估计已经有监察御史写好了偏向性极强,控诉郑叔清滥用武力的诉状。
只要现场见了血,马上就会送到圣人手里。最后事情会闹得越来越大。
只不过,知道对手的剧情怎么走是一回事,能处理好就是另外一回事了!
郑叔清的状况,现在总结一下就四个字:束手无策。
仕宦当作执金吾
郑叔清几乎是被那些“上访”的陈年旧案苦主们,堵了一天衙门。
一直到将近宵禁前的半个时辰,金吾卫的士卒才姗姗来迟,将那些人群驱散。随即金吾卫的人也跟着离去。
什么叫弹性执法,被他们这些人展现得淋漓尽致。
不过郑叔清也没话说。虽然这些烂招确实很下贱,却也在朝廷政治斗争的基本框架内,哪怕是李隆基知道了这件事,也不会说什么。
要怪,就怪京兆府衙门自己不给力。正因为从前积累了太多的麻烦事,现在被别人找麻烦,倒也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。
话说回来,京兆府衙门现在固然是焦头烂额,但金吾卫如今的状况,却也好不到哪里去,这两家似乎算得上是一对难兄难弟。
金吾卫确实是大唐开国便有的禁军之一,但它和“南衙十六卫”的其他兄弟单位相比,却具有天子禁军与朝廷禁军的双重身份。
也就是说,皇帝有命令的时候金吾卫听皇帝的。
皇帝如果说让朝廷中枢指挥金吾卫,或者没有明确表态,那他们就听宰相的。
不过一千人编制而已,金吾卫就是个被政治势力随意摆弄的工具人!
他们在开元末年和天宝年间的政治地位与处境也都非常尴尬。
说到亲近,李隆基的亲军是龙武军,带有“私人卫队”的性质,任免皆由李隆基一人,无须中书门下省通过。
说到实力,金吾卫就一千人而已。不止是它,因为府兵制的衰落,兵员来自府兵的南衙十六卫,编制规模也跟着一砍再砍。
而军队的实力,首先就看编制大小。很显然,金吾卫编制不过大唐边军两个营(一个营五百人,设营主一人),算不得什么强军。
说到精锐程度,金吾卫里面的人多半都是官宦子弟家不读书的弃子,武艺稀疏平常。也就平日里看起来还像是那么回事,兵员素质大概是沾了母亲都是靓妹的光,一个个帅气逼人的。金吾卫的盔甲也很精良美观,所以往那边一站,看着确实人模狗样。
不过颜值也就是他们唯一的优点了。
左相张守珪让金吾卫故意放开京兆府衙门周边的防卫,他们也只能照办。
这一招,就是逼迫郑
情欲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