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为作者没有清晰深刻的历史观,不尊重唯物主义的客观性,所以也驾驭不住史书以外的历史。
没错,历史文作者不会写历史,这……好像不是个别现象。
衣食住行,生活器物,这些是不是历史?
是,但不全是,这只是很浅显的历史。本子那边遍地是唐代风格的器物,你能说他继承了大唐的精髓么?
都是一些很随大流又浅显的东西。
人物事件,这些是不是历史?
是,也不全是,因为史书是人写的,带有史官的主观情绪。
都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,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。这话正确,却又不完全正确。
拿它当主要论据的,都是心怀不轨的坏人!
因为我们所说的,所有的那些历史,无论中外都是谈的历史观,而不是历史事实本身。没有什么“历史的搬运工”这种说法,你写了历史,就是在表达你的观点,无论所谓对错。
历史事实就是只是事实而已,摆在那里,所有人都是在告诉别人,自己对这些事情如何理解和认识。所谓考古,便是存真去伪,而不是改变历史事实。
换句话说,历史文就是看作者本人对历史的理解,和大众对历史的理解,是不是“共频”的!
没有哪个作者,可以“照搬历史书”,所有历史文里面都是作者的历史观点!
如果作者的历史观点深邃,可以引起读者共鸣,甚至升华他们对于这一段历史的理解。
那么这个作者是成功的历史文作者,会赢得读者的尊重。
反之,你要拧着来,别人都向东你要向西,以显示自己卓尔不凡,屁股歪了又不能自圆其说。
那你不挨骂谁挨骂?
所谓的“历史爽文”,只是读者来评价的。他们感觉到了爽,所以这个就是爽文,与有没有写历史无关。
而作者说自己的作品是“历史爽文”,其实不过是告诉读者:我就是又当又立!既不想找资料,又想有好名声。
符合我心意的历史,那就是历史,我照着抄。不符合我心意的历史,我就把它改一改,改成我想要的样子。不要问,问就是我在写爽文,历史事实什么的,对于爽文来说不重要。
我一再说要警惕“历史虚无主义”,其实历史网文本身不是历史虚无主义,反而是历史网文作者搞这种“又当又立”,才是真正的“历史虚无主义”。
因为麻烦,所以不考证了。
因为读者喜欢简单粗暴,所以不考证了。
因为性价比低,所以不考证了。
因为没水平写有深度的爽文,所以干脆就写没深度的爽文吧。
有些历史文的核心就是骗,开局上强度,写得天花乱坠,骗读者进来杀猪,把钱赚到再说,反正网文也不能退款。后期摆烂挨骂,假装看不见就行了。
这种套路见得多不多?
这么说吧,历史网文再这样下去,这个分类迟早是会被写死的。
我这篇单章,指不定什么时候就要被删掉,你们且看看吧。
豪门夜宴(下)
基哥的子嗣,最年长的那一位,叫李琮,被封庆王。因为年轻的时候,打猎被某种“猴子”抓伤面部,破相了,所以早早退出了太子的争夺战。
大概是因祸得福,李琮活到了现在。虽然谁都知道他不可能继位,但却保住了性命。
其他还健在的成年皇子,包括:第六子荣王李琬;第十二子仪王李遂;第十三子颖王李璬(原名李沄);第十六子永王李璘,第十八子,也就是现在的太子李琩(前寿王);第二十子延王李玢;第二十一子盛王李琦;第二十二子济王李环,第二十三子信王李瑝等等。
都超过二十岁了,甚至李琮都四十多了。
除了李琩外,理论上可以当皇帝的皇子,最起码不下七八人。若是把还健在的十多岁孩子也算上,绝对超过十人,竞争还是相当激烈的。
别说什么不可能,在皇位继承这件事情上,只能说一切皆有可能!
这天中午刚过,华清宫外的马厩内,一匹又一匹神骏的高头大马,被牵入其中。华清宫里驻守的宦官,像是伺候爹一样的伺候这些马匹,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怠慢。
而诸王的随从们,一律在山脚下的小河边等候,不许上山进入华清宫内部。山脚下修了长长一排屋舍,以供这些随从们居住。他们住上一年都没有问题!
还有数千神策军士卒,被分为十营,分别驻扎在偌大的华清宫内外各处,防守严密。
天子严令,只许皇子本人进入华清宫,而朝臣们则是一个都没有邀请。
山脚下的宫门外,满怀心事的永王李璘,恰好看到了跟他几乎是同一时间抵达华清宫的颖王李璬。二人偶遇,相视无言。
在基哥这么多儿子里面,李璘是有些畏惧李璬的,因为这位是一位非常阴险的小硬币!
当年基哥一日杀三子的时候,李璬向基哥
情欲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