之上,袁晁麾下贼军的小船,正在来回巡弋。而东边杭州城的城墙,则是令袁晁摇头叹息。
真踏马难搞啊!
在湖中“水寨”中坐镇的袁晁,忍不住长叹一声。
杭州城东面靠海,南面是山,北面是平坦的陆地,而西面是湖。
除了北面外,军队根本无法展开!连立锥之地都没多少,就更别提攻城了!
按常理说,从北面进攻是最好的。
但很多时候,不能讲常理,因为官军有海船。
从北面进攻,容易被官军的海船干扰,形成被两面夹击的态势。而海船很灵活,神出鬼没的,没有什么规律可言。
在那边屯兵,也不安全,很容易被人劫营。
袁晁在陆地上,根本不知道海船什么时候会来。进攻节奏,都是被官军掌握的。
那么杭州城的软肋在哪里呢?
在西面。
如果湖面上可以走大船,那么直接把船靠到杭州城西面的城墙上,就能攻破城池。
然而,一个让人崩溃的现实是:湖水实在是太浅了,连人都淹不死,压根就不能行驶大楼船。
当初,袁晁麾下的“义军”兵分四路,东取明州(宁波),南下黄岩取永嘉,西北取越州(绍兴)剡县(嵊县),北取杭州。
其他各路都取得了成功,唯有杭州这一路,遭遇惨败。而官军的残余力量,几乎都撤退到杭州城中固守待援。
无形之中,加大了攻取的难度。
袁晁也不傻呀,既然无法攻下,他便直接选择了重兵围困杭州城,然后令其弟袁瑛,率“义军”主力北上。袁瑛也是不负众望,在攻克了嘉兴与湖州后,正在向常州挺进。
所以,拔除杭州这颗钉子,然后打出一片大后方来,变成了一件对袁晁而言极为重要的事情。
“清湖河还没有堵住吗?”
袁晁有些不耐烦的询问副将道。
清湖河是从城外直接流入城内的,也是城内为数不多的水源之一。把这条河堵住,那就是堵住了杭州城内守军的生路。
但是不知为何,填河进度居然出奇的慢!“义军”的士卒们,好像都对于挑土都不怎么上心。
其实这也是人之常情。袁晁已经是所谓的领袖,他把造反当成人生中最大的事业,可底层的义军士兵却未必这么想。
若是以历朝历代农民起义军的角度看,袁晁的队伍已经算是非常训练有素了。然而随着部曲规模的扩大,越来越多的人各行其是,军纪败坏,每天都会出很多幺蛾子。
如今,袁大帅为了他的春秋大业而奋斗,可是底层士卒,只想每顿吃肉罢了。他们并没有多大的积极性。
“袁大帅,属下这便去催一下。”
副将点头哈腰的说道。
袁晁之前便已经公开发檄文,建立了“大越国”,并以台州州治临海城为都城,自封为皇帝,兼天下兵马大元帅!
他麾下兵马有十多万,还在不断之中。对外宣称五十万,实控九个州,对外宣称掌控十六个州,声势浩大!
然而,军队的气势如何是一回事,落实到具体细节,又是另外一回事了,反正袁晁对基层的士气与风气非常不满意。
却又想不出什么好办法解决。
因为兵员素质太差,训练几乎没有,所以就只能打顺风仗。而且每次打仗都是一哄而上,毫无章法!
为了攻打杭州城,袁晁作为一个地地道道南方人,他想了一个好办法。
把小船栓一起,然后在上面铺设木板,使其成为一个“水上营地”。然后将木桩打入湖底,木桩与木桩之间,用木料或者竹排相连。
使得水寨内不仅可以练兵,而且还能跑马!
这样做的好处,便是可以在杭州城西边的湖面上屯兵!而且水寨直接延伸到了岸边!等同于在湖面上铺出来一块陆地。
等攻城的时候,“营地”内的士卒,便可以直接冲上岸,用绳梯等攻城器械攀爬城墙。
要不然,西面全部都是湖水,部队根本无法展开,这仗也不需要打了,直接撤军就行。
为了夺取杭州城,袁晁亲自坐镇,督促手下人修建了这座水寨,一点都不怕麻烦的。
站在水寨中央的某个瞭望台上,袁晁摊开一张缴获的官府地图,他眉头紧皱,看着地图上的地名出神,时不时还会眺望远处的杭州城。
情欲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