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个月下来,变化是显著的。食堂的餐厨垃圾桶,肉眼可见地空了许多。老师们反映,孩子们挑食的情况大大改善,午餐时间不再是“战场”,反而充满了欢声笑语。
傅榕的变化尤其明显,他不仅在幼儿园会主动尝试各种新食物,回家后也愿意吃更多种类的蔬菜了,小脸也比以前红润了不少。
沈芜的小食堂,很快就在家长圈里传开了。起初是一些孩子回家绘声绘色地描述幼儿园的“神奇午餐”,后来,幼儿园的宣传网站开始定期发布沈芜设计的食谱和食育活动的照片,引来了家长们的好评留言。
“自从沈老师来了,我家挑食的儿子居然开始吃西兰花了!简直是奇迹!”
西雅的伙食也太好了吧,营养又好看,我都想去蹭饭了!”
“那个食育课真有意义,孩子回来还教我认识了罗勒叶!”
甚至有其他私立幼儿园听闻风声,派人来“考察学习”。
当然最开心的是,沈芜从“傅太太”和“傅榕妈妈”的称呼变成了“沈老师”。
撕掉“谁的某某”,找回属于自己的名字。这本该是所有女性与生俱来的权利,却成了多少女性半生跋涉的终点。
沈老师名声鹊起的同时,商业合作的橄榄枝也纷至沓来。最先找上门的是一家本地知名的连锁餐饮集团,他们的负责人直接联系了园长,表达了想要与沈芜合作,将她的儿童餐理念和食谱引入到集团旗下的亲子餐厅,并暗示可以给幼儿园提供赞助。
园长将这个消息转达给了沈芜。
沈芜看着合作意向书,对方开出的条件相当优厚,甚至承诺会投入资源,将“沈老师食育”打造成一个品牌。
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诱惑。如果合作成功,她的理念将能影响到更多的孩子和家庭。但沈芜心里却隐隐有些不安。
她注意到,对方在合作意向书里,多次旁敲侧击地提到傅氏集团,并暗示希望通过这次合作,能够与傅家建立更深层次的联系。
果然,这哪里是看中了她的食谱和理念。
沈芜自嘲地笑了笑,豪门太太这个身份,就像一个无形的标签,无论她走到哪里,似乎都无法完全摆脱。
她需要好好想一想。
沈芜最终还是婉拒了那家连锁餐饮集团的合作提议。理由是她目前精力有限,希望先专注把幼儿园的膳食和食育工作做好。
但这仅仅是个开始。
接下来的几周,又有几家公司通过各种渠道联系到沈芜或园长,有的是高端食材供应商,希望成为幼儿园的独家供货商;有的是教育机构,想合作开发食育课程的线上版本;甚至还有一家文化传媒公司,提出要以沈芜和她的“小食堂”为蓝本,拍摄一部亲子美食纪录片。
无一例外,这些抛来的橄榄枝背后,或多或少都带着与傅家拉近关系的意图。
傅氏集团这棵大树,实在太诱人了,人人都想来乘凉。
沈芜一一分析了这些合作方案。平心而论,有些提议确实不错,如果能达成合作,对她的“食育”事业推广大有裨益。但她内心的抵触感却越来越强。她不想自己的努力和心血,最终沦为别人攀附傅家的跳板。
她渴望证明,即使没有傅家少奶奶的光环,她沈芜,依然能靠自己的能力,做出一番成绩。就像上辈子没有依靠任何人,自己也做成了千万粉丝美食博主。
这种想法在她心里盘旋不去,以至于连傅让潮都察觉到了她的心事。
这天晚上,傅让潮难得没有工作应酬,准时回到了家。
沈芜刚陪傅榕读完绘本,哄他睡下。
回到客厅,看到傅让潮坐在沙发上,面前的茶几上摊开着几份文件,正是那些公司发来的合作意向书。
“这些,你都拒了?”
“嗯。”
“理由?”
“我觉得时机还不成熟。”沈芜避开了最核心的原因,“而且,我暂时只想把幼儿园的事情做好。”
傅让潮放下手中的文件,深邃的眼睛紧紧锁住她:“时机不成熟?沈芜,你我都是成年人,不需要说这些场面话。你在担心什么?怕别人说你依靠傅家?”
被直接戳穿了心思,沈芜有些窘迫,但还是坦然承认:“是。我不希望我的事业,从一开始就打上傅家的烙印。我想靠自己。”
“靠自己?沈芜,你是不是忘了,你嫁给了我,本身就是傅家的一份子。利用傅家的资源,是你应有的权利,也是最快达成目标的途径。商场如战场,效率至上,所谓的‘白手起家’,不过是效率低下的自我感动。”
他的语气带着一种上位者天然的俯视感和绝对的理性,冰冷而现实。
这番话像一盆冷水,浇灭了沈芜心中那点不切实际的理想主义火焰。
是啊,她怎么忘了,她嫁入豪门,不就是为了轻松赚钱吗?现在有机会摆在面前,她却开始矫情起来,想要所谓的独立和尊严。
一股无名火夹杂着委屈涌上心头
情欲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