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是因为对此有所预见,荀彧才会带领族人离开,并劝乡人“宜避祸”。
郭嘉平日里看着像是万事不萦挂于心的样子,实际上既敏锐又通透。
他会同意加入刘昀的阵地,除了权衡利弊,未尝没有记挂颍川的因素。
以陈国多年积蓄的实力,若能让豫州各郡尽入掌控,那颍川是不是……能逃过一劫?
郭嘉抬眸望着刘昀,等他给出一个答案。
刘昀没有卖关子,直截了当地开口:“如今的颍川郡守李通……是我陈国的门人。”
听闻此言,郭嘉轻轻一笑:“北有陈留,西有颍川,要镇守这两个郡,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”
“有奉孝,文若,志才在,虽然不易,倒也未尝不可。”
仿若达成某种共识,郭嘉心情舒朗,正要去摸酒壶,却被另一只手中途截住。同时出现的,还有一道幽幽的声音。
“但这酒,仍然不可多饮。”
别想趁机摸酒喝。
郭嘉:“……”
……
董卓带兵退居弘农郡,脸色难看。
他没想到孙坚竟然如此不给脸面,不但拒绝了他的和亲,还当众说出那句轻辱的话。
“孙坚确实有几分本领,当初不过是区区一个佐军,就和我英雄所见略同,如今成为一军的将领,更是风采过人。”
略有几分别扭的用语,分不出这是真心夸赞孙坚的话,还是难掩心中之怨的嘲讽。
相国长史刘艾揣摩着董卓的心思,垂眸不语。他回忆着豫州寄来的那封密信,略作斟酌,对着董卓进言。
“孙坚确实有几分本事,但他如何能比得上相国帐下的李将军与郭将军?更别提相国您了。”
董卓听到这话,脸色转好,但他仍有几分不豫:
“都怪孙坚不识抬举……若能除掉他,还有那两个讨嫌的袁氏遗孽,这天下,何愁不能平定?”
机会。
长史刘艾眼底闪过一丝暗光,他顺着董卓的心意,不着痕迹地夸了他几句。
而后,他状似不经意地提议:“相国既然忌惮孙坚,为何不像对待刘表那样,将孙坚赶到远处,让他们与袁氏相争,再收渔翁之利?”
董卓心中一动:“你是说……”
当初,为了将刘表这个有名望的西汉宗室踢出北军营,顺便恶心一下图谋荆北的袁术和孙坚,董卓任命刘表为荆州刺史,让他和袁术、孙坚两个争夺荆州。
刘表果然不负他的所望,竟然能在两张虎口下面,用计谋夺取荆州,还带走了两地的许多部众,给袁术和孙坚添了好大一个堵。
听到南边传来的消息,董卓在暗爽的同时,对刘表愈加忌惮。
如今,刘艾让他故技重施,难道是想……让孙坚去对付袁绍?
似是看出了董卓的想法,刘艾不动声色地道:“袁术、袁绍二兄弟因为利益而反目,相国只需让二人继续反目,不让他们联手即可。如此一来,即便二人仍有威胁,也不值一提。”
“至于孙坚……既然他的祖辈世代都在吴郡出仕,那相国便好心送他一送,让他领个吴郡太守,便也到头了。”
董卓皱着眉,顾虑重重:“此举有何深意?”
“荆州被刘表把持,袁术迟早不支。扬州刺史是袁氏门人,若袁术走投无路,除了与他不和的袁绍,他最先奔赴的,就是扬州。”
董卓终于弄懂了对方的意思:“提前布局,让他们互咬?这吴郡太守,我倒是敢送,但孙坚怕是不愿意接。”
孙坚打败他的军队,风光得意,又占据了南郡,怎么看得上他给的吴郡太守?
恐怕第一时间就会猜到是他设下的陷阱。而且,吴地多越贼,多山瘴,远离中原,若非情非得已,孙坚怎么也不会选择去吴郡发展。
刘艾本意也不是把孙坚赶去吴地,见董卓提出这个问题,他故作苦恼地皱眉凝思:
“那么,九江如何?”
九江倒是个好地方,董卓又不想给打自己脸的孙坚送那么好的地方了。
他连忙摆了摆手:“此事再议。”
虽然打消了这个想法,但这个驱虎相争的念头,已隐隐入了他的脑海深处,只待时机合适,便能顺利发芽。
……
兖州,新上任的陈留郡太守张辽这几日格外忙碌。
除了驱赶黑山军,将他们赶回太行山,张辽还要收拾郡内遗留下的残局,安抚幸存的郡民。
他将从陈国运来的粮食发放给受罪多日的民众,民众极为感激,对这位新任的太守感恩戴德。
趁着民气高昂,几日后,张辽组织众人重建防御军事。
“兖州东部战乱频发,怕是撑不了多久。”
闲暇之余,张辽望着东方,蹙眉沉思。
“刘岱虽然擅长治郡,却不善用兵。若他意外战死,只怕兖州会乱成一团。”
戏志才清点完幸存民众的户籍
情欲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