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76章(1 / 2)

这吃相太难看,文氏和何县丞轮番去劝也劝不住小何氏,人家就是一口咬定了要么不要这样的人家,就找个清清白白世代读书的嫁了。

要么就要让那个谢大娘子不分家搬出来,自己的女儿一嫁过去就要做正经八百的当家娘子。

真要这么着,那就不是跟裴元联姻而是结仇了。何县丞唉声叹气犹豫了两天,便干脆把妹妹和外甥女都送回乡下老宅去了,这门亲事也不做了,就当自己没那个运道!

“是我们家的姑娘没运气,好好的不知道怎么说病就病了,如今跟着她娘回老家养病去了。我家老爷说不如把姑娘留在家里多留两年,等身子骨养好了到时候再相看人家。”

“那是那是,什么都

比不得身子骨要紧。太太您放心,这事我保证跟谢家那边说清楚,必不会让两家落了埋怨。”

“好好好,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。”

文氏要的就是这句话,当即让丫鬟又多拿了几匹布料来,直接让小厮送去田婆子家里,就当是辛苦她这一场。

何家给的布料有小厮直接送回去,亲事做不成田婆子也没有多留,吃了一盏茶就从何家出来。

百户所里的军户平时还有屯田的任务,士兵平时没事不能出百户所驻地,本地的百户所最要紧的差事就是驻守码头,和沿湖的水道交通,所以百户所的驻地和屯田都在南城外,离码头不远处。

张百户在百户所里有个小宅子,平时要守着百户所里的时候就带着妻子住在那边,在离百户所不远处的外城还有一个宅院,一家子都住在这边。

田婆子从何家出来,走到巷子口就叫了个滑竿往城外走。去城外这么远的路再不坐轿子去,田婆子今天可就得交代这里了。

到了张家,张百户照例不在,只有百户太太刘氏在家。

这才刚开春没多久,好些北方的商船都是要等化了冻才能南下。码头上闲了好一段日子重新忙起来,这种时候最容易出乱子,百户所的人得去码头守着。

“婆婆今天过来,可是谢家那边有回音了。”

“有了有了,正是过来跟太太您说这个事。”

张家找田婆子比何家还早一点,他们家其实看中的不止谢文济,还有两户人家的儿子排在谢文济前面。可那两家都没成,这才轮到谢文济了。

田婆子隐去了何家的事,只把黄娟的态度和谢家的现状给刘氏细细说清楚。

“贵府不愿姑娘成亲以后跟谢大娘子一起住,黄娘子答应了。那个黄娘子为人还算公道,谢家眼下这份家业不说全部,起码一半都是谢大娘子赚回来的。

要是把谢大娘子从家里分出去,太太心里可得有个底,到时候分走的银钱产业怕是不会少。这话听着不好听,还得叫太太知道,这才是实心实意的话。”

其实黄娟还没跟田婆子说要怎么分家,她也不过是走一步看一步。但这里面牵扯到裴元和谢九九,田婆子的心自然也是偏着的。

有些话提前说了,到时候分给谢九九的多些,张家也不会有意见。

“这个自然,要不是田婆子你的名声好,我也不敢找上你给我家姑娘说亲。

谢大娘子在容县名气那么大,谁还不知道云客来是谁在主事。她要分家只分走一半都算她厚道,谢家要是连一半都不愿意给,我又怎么敢把女儿嫁过去。”

况且谢家那点家产在张家看来其实真算不得什么,本朝是重文轻武,武官不如文官值钱,可那也得看是哪里的武官。

容县临着大湖,说一句鱼米之乡不算夸大。丰年田里的稻谷一年两熟,近年来朝廷的税收又不算苛刻,很难饿死人。

年景不好的时候湖里的塘里的,只要肯下力气总也能捞着口吃的。实在没法子的人家,就是挖草根摘野菜,熬上一些时日等朝廷的赈灾粮食到了,也就熬过来了。

在这样的地方屯田当百户,张百户家不说万贯家私,要拿出几千贯钱总不是难事。

谢家分家怎么分,在张家看来也就那样,摞一起又有多少,多分一点少分一点都一样。自家给女儿准备的嫁妆,不夸张的说恐怕都能抵谢家半个家当了。

“既然谢家愿意为了娶我家的姑娘分家,有些话我也不藏着掖着。你也知道我这女儿是我和我家老爷得的老来子,为了生她外面多少人笑话我是老蚌生珠。”

刘氏嘴上抱怨,但提起女儿眼里却是藏不住的笑意,“我生了四个,前三个儿子没一个省心的,好不容易得了个姑娘,从小凤凰蛋似的养大,没想到也个不让人的性子。”

从小给他像男孩儿一样启蒙一样请先生教,琴棋书画没有没学过的,却也没有一样学成了的。读书倒是读得不错,可女子读书读得再好,不能去考功名又有什么用。

“这孩子越大越有主见,平日里她爹说一句她能驳十句。我念叨她念叨得烦了,骑上马就走家里追都追不上。”

孩子还小的时候,刘氏和张百户只觉得把这世上最好的捧到女儿跟前还觉得少了。大了才知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情欲小说